Welcome to Our Website

预设灯光和置景不预设人和故事: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的摄影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的作品以摆拍和电影般的场景所闻名,精心设置的照明效果和一个看似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主人公是他照片的常见构图形式。

在他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早期作品中,迪科西亚在家庭场景里拍摄他的朋友和家人,以他们的生活为主题创作。在《玛丽奥》(Mario)中,迪科西亚的哥哥盯着一个打开的冰箱,想找一款零食。照片孤独、幽默,如同一个诡异的瞬间。

90年代后,他转向街头,创作了系列《男妓》(Hustler)。如系列名,系列的主角是那些美国的街头男妓,迪科西亚让他们在便宜的汽车旅馆、公交站或是街角留下照片,为获得照片,他给他们支付报酬,而后把价格标注在了作品名上,这个系列光鲜亮丽,又令人心酸,是他最著名的系列。而后,在《街头之作》(Streetwork)里,迪科西亚捕捉大都市里的人,他们似乎被天光照亮,成为当代城市的随机原型。

迪科西亚擅长运用闪光灯,他会预先设置灯光照明,同时给画面增添一些戏剧性的元素,然后让他的助手进入最终的构图置景里,用宝丽来先拍一张。一切就绪后,迪科西亚让被邀请的人进入画面,但也有的时候,人是自然进来的,而非被安排的。于是,纪实与摆置混合在一起,让他的作品有一种介于真实和虚构间的感觉。

尽管人是照片绝对的主角,但迪科西亚却从没对拍人这件事得心应手。他不擅长与对象交流,告诉他应该做些什么。他也没有在照片里突出一个特定人的“个性”,而是把他的形象作为“典型”。“一个人的内在与他的外表可能完全不同。”迪科西亚对人表现的样子持有这样的观点,他说,“生活有时就像是表演。人可能平时不是这个样子,只是被拍下的那刻,他们呈现了这样的状态。”

在《街头作品》里,看起来,被摄者沉浸在自我世界的意识要远大于向外的沟通。衍生自《街头作品》的系列《头》(Heads)中。迪科西亚用一台隐蔽的相机,进一步地拍下了街上人的表情,他把人从黑背景中突显出来,照片更具舞台感,也更显出孤独。

迪科西亚与人群的疏离是照片呈现这样效果的一个原因,而被摄者本身的意识和周围环境的互相作用也不可忽视。这不是他主动想要去描绘的,而是他们自己展现的。

这些图像显然不是日常生活,但作品似乎象征着某些东西。迪科西亚作品的体验是开放的,它们邀请观众的参与。图像是暗示性的,不提供一个确切的叙述。但把迪科西亚的照片作为电影剧照也有失偏颇,或者说,单一的看法总是片面的。在他眼中,图像世界自成一体,它是现实的模拟,而不是镜子。

在那个以纪实为主流摄影观念的年代,迪科西亚的作品是一种突破,他对细节的敏锐关注成为其拍摄的标志,也影响了一代摄影师,包括亚历克斯·普拉格(Alex Prager)、凯蒂·格兰南(Katy Grannan)和埃里克·索斯(Alec Soth)等。与此同时,迪科西亚的摄影也具有争议。在拍摄系列《头》的时候,由于他展示了在被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拍下的照片,被人告上法庭。尽管最后胜诉了,但它依然会提醒我们这样的创作方式中相机权力、作品展示与个人隐私间的矛盾。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1951年出生)是一位美国摄影师,他在耶鲁大学任教。他的作品融合了纪实和舞台摄影,使他的大型彩色作品具有真实与虚构的叙事混合。

『 SCoP Conversation 影像对话栏目 』依靠有关摄影,摄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广泛观点,来激发关于这个媒介的新对话。我们的栏目始于这样一个信念:摄影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具有向世界投射直接的、不寻常的、动态视角的能力。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深思熟虑的观点下,那些发人深省的作品。

原标题:《预设灯光和置景,不预设人和故事,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的摄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